
如何进入深度睡眠
睡眠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。众所周知,它是我们健康的基石,它决定着我们免疫系统的运作,使我们的大脑更好地记忆信息,调节我们的激素和食欲,改善身体的代谢状态,维持肠道菌群,并帮助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(1)。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如何每晚都能拥有良好的深度睡眠。在本文中,我们将探讨什么是深度睡眠,提供 5 个助您每晚入睡和保持睡眠的技巧,并看看深度睡眠能为您带来哪些益处。
什么是深度睡眠
睡眠时,我们的身体会经历睡眠周期的不同阶段。睡眠的前四个阶段,包括浅睡眠和深睡眠,都始于非快速眼动 (NREM) 睡眠,然后进入快速眼动 (REM) 睡眠。浅睡眠是深度睡眠的过渡阶段,在此期间,心率和体温会下降,肌肉也会放松。深睡眠是恢复性最强的睡眠阶段,身体和大脑会排出废物,处理激素,并专注于组织生长或修复 (2)。
深度睡眠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(NREM)的第三和第四阶段。此时脑电波最慢,因此这个睡眠阶段有时也被称为慢波睡眠 (SWS)。“研究表明,当脑温超过某个阈值时,会促进慢波睡眠。人们认为,昼夜节律和体内平衡过程会调节这个阈值。”(3)与快速眼动睡眠不同,这个睡眠阶段的特点是几乎没有眼球运动,身体也几乎没有任何运动。虽然所有睡眠阶段都对我们的健康都有影响,但这个阶段最有助于恢复我们的身体,并对我们的感觉起着关键作用。
“深度睡眠是最能恢复精力的睡眠阶段,身体和大脑会排出废物、处理激素并专注于组织生长或修复。”
如何提高深度睡眠质量
遵守时间表
昼夜节律决定着我们的睡眠-觉醒周期,并控制褪黑激素的释放。“它从视神经接收有关入射光线的信息,视神经将信息从眼睛传递到大脑。当光线较弱时——比如在夜晚——它会告诉大脑分泌更多的褪黑激素,让你感到困倦”(4)。为了保持昼夜节律的规律并避免时差反应,即使周末也要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。这有助于设定你身体的生物钟,并让你优化睡眠质量。
养成睡眠习惯
遵循日常习惯,放松身心,准备入睡,有助于训练你的大脑识别睡觉时间。研究表明,睡前使用放松技巧,例如使用精油冥想、阅读、洗个热水澡等,都是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 (5)。
优化环境
保持睡眠区域凉爽、安静、放松且光线昏暗,以营造最佳睡眠环境。研究表明,最佳睡眠温度约为18摄氏度,并需通风良好,因为寒冷或过热都会影响睡眠(6)。一些研究表明,使用粉红噪音来抵消干扰噪音,可以有效提升慢波睡眠质量(7)。此外,新的研究表明,将植物带入房间,参与“园艺活动并接触光照环境,不仅可以改善情绪,还可以在隔离环境中提高睡眠质量”(8)。我们都知道,保持房间黑暗对我们的睡眠健康非常有益,研究也支持这一点,但关键是要确保晨光仍然能够透进来,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醒来(9)。
注意饮食
不要在睡前吃东西。多项研究表明,“睡前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频繁醒来,并可能影响睡眠质量”(10)。另一项研究发现,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(11)。确保健康均衡的饮食,并在睡前至少一个半小时不进食,可以帮助你睡得更久、更深。
关闭你的设备
事实已屡次证明,深夜使用电子设备会降低睡眠质量,延长睡眠潜伏期。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类似于太阳光,会扰乱你的昼夜节律 (12)。一项研究发现,睡前玩电脑游戏会扰乱快速眼动睡眠 (REM),使睡眠潜伏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 (13)。
深度睡眠的重要性
深度睡眠对人体至关重要。“深度睡眠的主要功能可能是让大脑有时间从日常活动中恢复”(3)。在深度睡眠中,脑垂体会分泌重要的激素来实现这种恢复。“研究表明,非快速眼动睡眠对于关闭去甲肾上腺素、血清素和组胺等神经递质至关重要,这反过来又能让它们的受体“休息”并恢复敏感度”(14)。如果没有深度睡眠,我们的大脑就无法以最佳状态运作,我们就会开始感到疲惫不堪。虽然深度睡眠仅占总睡眠时间的 13% 到 23%,但它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(15)。为了获得良好的睡眠,并确保充足的深度睡眠,您的总睡眠时间应保持在 7 到 9 小时之间。
参考:
- Walker, MP (2018). 我们为何睡眠:释放睡眠和梦境的力量。纽约:斯克里布纳出版社(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旗下)。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19956/
- https://www.sleepassociation.org/about-sleep/stages-of-sleep/deep-sleep/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6989409/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8603220/
- 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articles/10.3389/fnhum.2017.00109/full
-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214552419301403#sec0014
-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964339715000439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2204204/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8681982/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047226/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6120101/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2290500/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19956/